八月的最後一天,跑來這裡吹冷氣   字渾多..目揪不好的直接抗相簿辣!請點擊十三行博物館

 

【關於十三行博物館】
十三行博物館的成立,起因於民國七十九年十三行遺址的搶救發掘事件。
當時政府計劃興建污水處理廠,廠址即位於遺址所在地上,考古學者大力呼籲搶救遺址,獲得社會大眾的廣大迴響,
因而促成保留遺址部分面積,指定為台閩地區第二級古蹟,這是繼搶救卑南遺址而成立的國立台東史前文化館後台灣第二座考古博物館。

 


 

  

  

  

  

  

  

  

  

   

全館佔地約三千六百坪,全館面積約兩千坪,由孫德鴻建築師設計,曾獲2002年臺灣建築獎首獎、2003年遠東建築獎首獎,

 

 

 
 
 
 
 
 
 
 
 
 
 
 
 
 
 

 

 

鯨背沙丘瞭望台

鋼構建築象徵海,所有的結構軸線均以放射狀指向海洋;斜緩的屋頂象徵過去十三行人生存環境中的沙丘或海中凸起的鯨背,拾階而上享受極目四望的遼闊感。

 

 

 

 

建築的原始構想來自於考古發掘及先民乘船渡海來台的意念。全館藉由三組不同型態的建築群,架構成完整的概念,分別表達山與海、過去與現在的意象。

 

 

 

【八角劇場】
在一樓的視聽小劇場,約可容納三十人。

 



  

位在二樓的洗手間~這次有瞄到男廁(圖右二),趕緊拍下來!

   

【學習體驗室】
特地為學生、兒童設計的空間,內部有各式各樣互動式的教具,
讓參觀者藉由動手操作的過程,瞭解「什麼是考古學」、「台灣的史前史」
等。

 
 
   

在這個樓梯口處,有個模擬考古學家們發掘工作的「考古探坑」模型,
而在這個模型正上方那一道黑色就是「時光空橋」。


 
   

【重返十三行常設展】
裡面有七個單元,沒有按照順序參觀,而且拍的多數是單元五..
因為那邊比較有東西拍...但是會想辦法按照順序貼圖滴...

 

【單元二 搶救十三行】-主要用意在於紀錄台灣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

 

 

【單元五  遇見十三行】
主要在陳列遺址的出土文物,圖第一列屬於信仰系列的,
嘿嘿..有沒有發現人偶有點奇特ㄤ?請點擊各種木雕人型....

圖第二列為陳列當時的食具,而圖第三列為當時以鐵鑄造的武器及衣物。

 
 

 

圖上列為土質平面圖、模擬當時十三行人鑄造鐵器模型及十三行人的臉型
推演模型。
 

圖下列為各類可能來自於東南亞的陪葬飾品。
 

 

圖上一列那房子是模擬當時十三行民的居屋,而中間的是
【單元四 走進十三行】的環型壁畫走廊中的模型屋。 可以點擊照片埋葬圖

圖下一列左邊兩張就是十三行人埋葬屍體的地方(屋子右門正後方),
右邊那張陳列了當時用的枕頭類型。(一直想不透...這樣準麼能睡的著吼?)  

   

【人面陶罐】 鎮館之寶

這件單把、折肩、圈足人面陶罐是十三行遺址(1800~500年前)
最具特色的出土文物之一。質地為紅褐色夾砂陶,其口緣、足部的
表面均勻散佈圈印、櫛點等裝飾圖樣,而最特別的是陶罐腹部生動
的人面造型:微突的眉脊、狹長的雙眼、微張的嘴角、再配上臉頰
旁立起的雙耳,充分顯示了史前居民精湛的製陶技術與豐沛的創造
力。人面陶罐為墓葬出土文物,推測可能為宗教用途,日常生活中
並不使用。   

 

 

 

依出土的姿勢與方向,人骨的姿式可分為九大類型;而其中十三行址
最值得討論的便是屈肢葬在此之前,台灣史前遺址中從無屈肢葬的葬
式出現。而屈肢葬郤是台灣先住民主要的埋葬方式。

聽解說員述說後,才發現屍體都面對同一個方向~台灣海峽。
醬可解說為遙望他們的故鄉,但是故鄉在哪?還不知道...

 

   

位於博物館三樓往四樓的階梯上,可以眺望台北港,
這裡還設置了正前方的地理位置石牌。
 
 

   

時光空橋

 
時光空橋   

屋頂
屋頂

 

花落   
花落

 

在十三行博物館外圍有陽光廣場,陽光廣場的外圍是北堤沙灘,
從十三行博物館往東會緊鄰著第一停車場,往南是第二停車場,
往第一停車場的方向直走會經過十三行遺址保留區,再往前走會
經過十三行文化公園。
 

       

將門票留了下來,隨門票附上的書籤不錯用,

     

地址:新北市八里區博物館路200號
電話:(02)219-1313~600  傳真: 02-2619-5234
預約導覽電話: 02-2619-1313 * 603

網址:www.sshm.tpc.gov.tw e-mail:sshm@ms.tpc.gov.tw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花落 的頭像
    花落

    花落都不落花了

    花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